西歐之旅 2001 - Day 10/11

第二個在巴黎的早上,我們大概在八時多離開了酒店,徒步向西南方走了十多分鐘後,便來到了世界上其中一間最著名、收藏品最豐富的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法文: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始於12世紀末,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堡壘,隨著法國國王以羅浮宮作為皇宮,羅浮宮亦不斷擴建,宮內收藏著不少藝術品。直至168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決定將皇宮遷往凡爾賽宮為止。皇宮遷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便提供給藝術家和藝術學院使用。直至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羅浮宮便正式改為藝術博物館,並對公眾開放。

Musee du Louvre

Musee du Louvre
到了19世紀初,拿破崙即位期間,羅浮宮再度大規模擴建,並在宮內的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法文:L'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去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法國政府為了解決羅浮宮因展品繁多而欠決空間的問題,邀請了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拿破崙正庭中設計外形為透明金字塔狀的入口,及利用正庭地底空間為羅浮宮擴建,至今,透明金字塔已成為羅浮宮的標誌。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在透明金字塔外,經已型成了一條不短的人龍,排隊等待著博物館開門的一刻,當然,我們在找到龍尾後,亦一同排隊等待著。到了九時,博物館開門了,人龍有秩序地被透明金字塔的魔力吸了入去。在進入透明金字塔時,我們需要通過簡單的保安檢查,之後便乘電梯到達了拿破崙正庭的地底了。在這個地底的空間,設有售票處,紀念品店,藝術書店和咖啡店等等,我們在購買了門票後,便入場參觀了。

從透明金字塔向外望
羅浮宮博物館內,放有近三十萬件收藏品,其中包括古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文物;雕刻、繪畫、素描及工藝品等七大類別。對藝術沒有甚麼研究的我,則在開始時只集中去尋找羅浮宮三寶 :
  • 古希臘雕塑 - 米洛的維納斯 (法文:Vénus de Milo)
  • 古希臘雕塑 -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法文:Victoire de Samothrace)
  • 達文西 - 蒙娜麗莎 (法文:La Joconde,英文:Mona Lisa)

Victory of Samothrace

The Mona Lisa
在尋找這羅浮宮三寶的時候,不難發現蒙娜麗莎是最受歡迎的藝術品:在長長的Carre Gallery內,放有不少名畫,唯獨是放在畫廊尾部防彈玻璃的蒙娜麗莎畫像,遊人多得插針不入,相比之下,其他名畫前只是冷冷清清的。

在尋得羅浮宮三寶後,我們便分別讀自行動,在館中參選其他的展品了,直到12時多我們才離去。

我們穿過了L'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後,便在香榭麗舍大道(法文:Avenue des Champs-Elysées)延伸過來的中軸線上向西行,沿Jardin des Tuileries來到為歌頌法國路易十五而建的協和廣場(法文:Place de la Concorde)

佔地8.4公畝的協和廣場,建於1757,是香榭麗舍大道東面的起點。1770年路易十六與Marie Antoinette的婚禮便是在此舉行,不過在法國大革命其間,兩人亦被群眾押到這裡被處決,而當時,廣場亦被改名為革命廣場,後來為了祈求和平的來臨,而於1795年改為協和廣場。而在廣場上,則屹立著1836年埃及送給法國,為紀念拉美西斯二世於公元前1314年登基而建造,來自克梭神殿的古埃及方尖牌(法文:Obelisk de Luxor)。另外,廣場周圍設有8座雕像,代表法國8座主要城市。

Obelisk de Luxor
我們在廣場上逗留了一會兒後,便到地鐵站乘地鐵,沿香榭麗舍大道的地底走,到了位於凱旋門西北方4公里外的La Défense商業區。從名字上看,起初我也以為這是一些國防建設的地方,後來才知道這裡的命名是因為在附近的一個設於1883年的雕像,La statue de La Défense de Paris。身為巴黎的新興商業區,不少巴黎的高樓大廈均座落於此,可供超過15萬人在這裡上班。多棟大樓均與在La Défense中軸的平台Le Parvis de La Défense連接,而平台則提供了休憩場所供公眾休憩,並且設有不少雕塑與噴泉以作點綴。在平台上,我們可以在同一視線內看到凱旋門和艾菲爾鐵塔呢。而在平台的末端,則是La Défense的地標建築,高110米,跨度108米門型建築Grande Arche de la Fraternité,有人則將之稱為新凱旋門呢。

La Défense
我們在La Défense逛了半小時候,便乘地鐵到了我們昨日路過的艾菲爾鐵塔(法文:Tour Eiffel)了。

高321米的艾菲爾鐵塔位於戰神廣場(法文:Parc du Champ de Mars)上,由橋樑工程師G. Eiffel設計,建於1887年,並歷時兩年建成,它本來是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百周年紀念和萬國博覽會而建的,其後,因為有關當局決定在塔頂設置無線電發射站而得以保存。鐵塔設有三個觀景層,分別位於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的地方。我們在購得門票後,便在大概17時開始在地面排隊,乘升降機直接登上艾菲爾鐵塔的第二觀景層。本來,我們是可以選擇徒步登上第二觀景層的,奈何我們經已行了一整天,因此還是乘升降機比較好。我們在到達第二觀景層後,便立即再排隊乘升降機登上艾菲爾鐵塔的頂層,因為買門票時是可以選購買或不買前往頂層的,因此我們在乘升降機前還是要再次驗票。在經過了十多二十分鐘的的排隊和升降機旅稱後,我便登上了離地面276.1米的頂層觀景層了。在這市中心內最高的地方,可以差不多飽覽巴黎市內全景呢,而且,在頂層亦設有一些關於鐵塔歷史的展品展出。在360度地飽覽巴黎後,便再回到第二觀景層購買紀念品和再一次360度地飽覽戰神廣場四周的風光。在塔內逗留了個多小時候,我們便乘升降機回到地面了。

俯瞰Palais de Chaillot 和 Trocadero

俯瞰L'Ecole Militaire
我們沿著塞納河畔的Quai de Grenelle向南走,在大概走了約500米後,便經過Pont de Bir Hakeim來到了位於塞納河中間的Île des Cygnes(中文可譯作天鵝島,不過這可未必是正式的譯名呢)。沿著這個人工建成的島北端向南走,可以回望艾菲爾鐵塔,經過植滿樹木的小徑,轉眼間,有些看來不太對勁的東西走入了眼簾。再向前走到島的南端,我們發現了自由神像(法文:Statue de la Liberté)屹立在我們的眼前。在眼前的,其實是1889年美國人民為慶祝法國大革命而向法國贈送的自由神像仿製品,亦算是對法國於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自由神像的回禮,在女神手持的書上,更刻上法國大革命的日期。現時,這尊自由神像面向的方向,正好就是面對著在紐約的自由神像。

巴黎自由神像

Tour Eiffel
其後,我們再經由Pont de Grenelle走到對岸,乘巴士回酒店,在途中,我們便經過了在1997年,英國皇妃戴安娜撞車身亡的Alma Tunnel上方,而正正在上方的Flamme de Liberté雕塑當時則被大眾臨時用作紀念戴安娜的地方,至今,我們路過時還可以看到有不少遊人攜同鮮花到來弔唁她。

La Flamme de la Libarte
在經過廿多分鐘的車程,我們便到了酒店附近了。在吃過晚餐後,我們便回酒店收拾行李,準備最後一日(對大部份人而言)的 西歐之旅。
130-Jun-2001英國 牛津 (Oxford, UK) »» 比利時 布魯塞爾 (Bruxelles, Belgium)
201-Jul-2001德國 柏林 (Berlin, Germany)
302-Jul-2001德國 柏林 (Berlin, Germany)
403-Jul-2001德國 柏林 (Berlin, Germany) »» 德國 慕尼黑 (München, Germany)
504-Jul-2001德國 慕尼黑 (München, Germany) »» 瑞士 蘇黎世 (Zürich, Switzerland)
605-Jul-2001瑞士 蘇黎世 (Zürich, Switzerland) »» 瑞士 日內瓦 (Genève, Switzerland)
706-Jul-2001瑞士 日內瓦 (Genève,Switzerland)
807-Jul-2001瑞士 日內瓦 (Genève, Switzerland) »» 法國 巴黎 (Paris, France)
908-Jul-2001法國 巴黎 (Paris, France)
1009-Jul-2001法國 巴黎 (Paris, France)
1110-Jul-2001法國 巴黎 (Paris, France) »» 英國 倫敦 (London, UK) »» 英國 牛津 (Oxford, UK)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英國威爾斯遊記 2001 - 序

中國京滬遊 2009 - Day 4/9

英國環島遊記 2003 - 序